Artwork

תוכן מסופק על ידי 氣味策展人. כל תוכן הפודקאסטים כולל פרקים, גרפיקה ותיאורי פודקאסטים מועלים ומסופקים ישירות על ידי 氣味策展人 או שותף פלטפורמת הפודקאסט שלהם. אם אתה מאמין שמישהו משתמש ביצירה שלך המוגנת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ללא רשותך, אתה יכול לעקוב אחר התהליך המתואר כאן https://he.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אפליקציית פודקאסט
התחל במצב לא מקוון עם האפליקציה Player FM !

馬斯克賣「燒焦頭髮」竟然秒賺300萬美金?|拆解無聊公司「厭惡行銷」與敘事代幣的商業本質?|無聊公司 燒焦頭髮|Burnt Hair|The Boring Company|EP.134

27:47
 
שתפו
 

Manage episode 520752191 series 3678267
תוכן מסופק על ידי 氣味策展人. כל תוכן הפודקאסטים כולל פרקים, גרפיקה ותיאורי פודקאסטים מועלים ומסופקים ישירות על ידי 氣味策展人 או שותף פלטפורמת הפודקאסט שלהם. אם אתה מאמין שמישהו משתמש ביצירה שלך המוגנת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ללא רשותך, אתה יכול לעקוב אחר התהליך המתואר כאן https://he.player.fm/legal.

這些文章解構了由 The Boring Company 推出的「Burnt Hair」(燒焦頭髮)香水,主張其本質並非傳統嗅覺產品,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文化物件行銷展演。該產品的核心在於利用「令人厭惡的慾望」這個矛盾修辭,將自身定位為一個諷刺性的概念而非宜人的氣味。文章指出,這款香水在極短時間內售罄,創造了三百萬美元的收入,證明消費者購買的是其背後的名人光環和參與馬斯克(Elon Musk)荒誕劇的文化符號。儘管嗅覺體驗被評為「災難性」且氣味描述極為混亂,但其強烈的氣味缺陷反而鞏固了其作為「可收藏笑話」的價值,最終確認它是一場成功的商業行為藝術
解構「燒焦頭髮」:一場關於厭惡、行銷與嗅覺符號的展演
第一章:序言——「令人厭惡的慾望」之本質
由 The Boring Company 推出的「Burnt Hair」(燒焦頭髮)香水,從其誕生之初,便宣告了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嗅覺產品,而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文化物件」(Cultural Object)與一場「行銷事件」。要解構這瓶香水,我們必須首先解讀其核心標語——「The Essence of Repugnant Desire」(令人厭惡的慾望之本質)。
這句標語是解鎖其所有意圖的關鍵。它是一個精確的「矛盾修辭」(Oxymoron),將兩個相互對立的詞彙——「令人厭惡」(Repugnant)與「慾望」(Desire)——強行並置。傳統香水工業的全部基礎,是建立在販售「可被慾望的」(Desirable)氣味之上,即愉悅、吸引、誘惑。而「Burnt Hair」則從一開始就坦承自己的屬性是「令人厭惡的」。
然而,它依舊將自己定位為「慾望」的客體,並且成功地被市場慾望——最終完全售罄 。這種認知失調迫使分析者必須立即轉變視角:這款產品所販售的「慾望」,顯然並非指向氣味本身的嗅覺慾望,而是指向擁有「概念」本身的文化慾望。消費者渴望的不是聞起來像燒焦的頭髮,而是渴望擁有「這瓶號稱聞起來像燒焦頭髮的香水」所代表的諷刺地位與文化符號。
官方的描述性引言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它避開了任何傳統的香調詞彙(如花香、木質、柑橘),轉而描述「情境」與「結果」。例如「就像在餐桌上俯身靠近蠟燭,但省去了所有麻煩」(Just like leaning over a candle at the dinner table, but without all the hard work),這暗示了一種意外、瞬間的焦灼感。另一句「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當你走過機場時被注意到」(Stand out in a crowd! Get noticed as you walk through the airport),更是直白地將「被注意」(無論是出於欣賞還是驚愕)作為其核心功能。這些描述都在刻意將產品從「美學」的範疇,推向「展演」的領域。
第二章:背景分析——從「無聊」到「點燃」的行銷煉金術
「Burnt Hair」的背景故事,是理解其本質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款香水是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隧道挖掘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推出的 。這層聯繫本身就是荒誕的,它完美繼承了該公司在 2018 年販售「火焰噴射器」(flamethrower)的敘事傳統 。因此,「Burnt Hair」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該敘事的嗅覺延續——繼「火焰」之後,合乎邏輯的下一步自然是「燒焦」的氣味。
這場行銷活動的核心,是伊隆·馬斯克本人的個人展演。他將自己的 Twitter 個人簡介短暫地改為「香水推銷員」(Perfume Salesman),並發表了一系列極具煽動性的言論。他公開發推:「請買我的香水,這樣我才能買 Twitter」(Please buy my perfume, so I can buy Twitter)。他還拿自己的姓氏(Musk,與「麝香」同字)開玩笑,稱:「像我這樣的姓氏,進入香水業是不可避免的——我究竟為何要抗拒這麼久!?」。
這場展演的結果是驚人的商業成功。這款產品的定價為每瓶 100 美元 。在 2022 年 10 月推出後的極短時間內(僅幾小時),就售出了 10,000 瓶 ;很快,銷售數字更新為 20,000 瓶 。最終,總計 30,000 瓶的限量庫存全數售罄 ,為公司帶來了 300 萬美元的總收入 。
這組數據揭示了「Burnt Hair」的真實功能。Musk 關於「購買 Twitter」的推文 ,巧妙地將購買這瓶香水的行為,轉化為一場大型的、帶有諷刺意味的「眾籌」展演。這款香水推出的時間點(2022 年 10 月),恰逢 Musk 收購 Twitter 交易陷入僵局、即將面臨審判的關鍵時刻 。因此,「Burnt Hair」成為了一個「敘事代幣」(Narrative Token)。它的 100 美元標價並非基於其香水原料的成本,而是作為一個象徵性的貢獻,讓購買者感覺自己(無論是支持還是嘲諷)都成為了這場全球媒體劇集的一部分。
正如一篇產業分析所指出的 ,這場展演是「需求控制」的完美案例。在 21 世紀的數位經濟中,控制「需求端」(即透過其龐大的追隨者基礎施加影響力)遠比控制「供應端」(即產品本身的品質)更為重要。Musk 證明了他的個人品牌本身就是最強大的分銷渠道,產品的物理屬性(在此案例中,即氣味)已經變得無關緊要 。
第三章:調香師理念——匿名的「反香水」宣言
在價值 100 美元的香水市場中,調香師的署名是品牌工藝與藝術價值的重要背書。然而,「Burnt Hair」徹底顛覆了這一規則。
在所有的官方資料和產品瓶身上,均未提及任何具體的調香師或香水屋的名字 。瓶身上唯一的署名是「Singed」(燒焦),這顯然是一個品牌雙關語,而非創作者的身份標識。這種「調香師的匿名性」是刻意為之的。它服務於一個核心目的:將這款產品的「創作者」形象,完全集中到伊隆·馬斯克一人身上。
在這場展演中,Musk 扮演了「調香師」的終極角色。他的「配方」不是珍稀的香料(如鳶尾根或沉香),而是推文、諷刺和全球媒體的關注度。他嘲笑了香水界對於大師級調香師的崇拜,將香水從嗅覺藝術轉變為純粹的媒體藝術。
儘管如此,這款香水的成功並非完全的偶然。它精確地利用了當代香水市場的特定趨勢。雖然我們不知道真正的調香師是誰,但來自香精香料巨頭 Firmenich 的首席調香師法蘭克·沃爾基(Frank Voelkl)——他本人並未參與這款香水的創作——提供了一段精闢的外部市場心理分析 。
沃爾基指出,像「Burnt Hair」這樣「怪異」(weird)和「有趣」的氣味,不一定就是「壞」的 。它們的核心功能是「抓住你的注意力並創造話題」。他認為,「Burnt Hair」之所以能吸引人,在於它觸發了「熟悉感」(Familiarity Aspect)——「每個人都知道那是什麼味道」,沃爾基甚至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俯身靠近蠟燭時聞到的燒焦髮絲味 。
更重要的是,沃爾基的分析點明了這款香水所迎合的市場趨勢:當今的消費者「渴望脫穎而出」,即使是「在嗅覺上」。他觀察到,現代消費者「受過更多香水教育,對香水更為精通」,這使他們厭倦了傳統的氣味領域,轉而「好奇並願意探索提供強烈差異點(strong point of difference)的不同領域」。
「Burnt Hair」的理念,正是將沃爾基所描述的這種市場趨勢,推向其最荒誕的邏輯極點。如果消費者想要「不同」,那就給他們純粹的「不同」,甚至不惜以犧牲「宜人性」為代價。它利用了消費者「受過教育」這一點,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後香水」(Post-Perfume)的諷刺選項。
第四章:香調結構深度解剖——在「焦髮」與「鮪魚沙拉」之間
如果說「Burnt Hair」在概念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那麼在實際的嗅覺體驗上,它則呈現出一幅極度混亂、近乎災難的圖景。對其氣味的分析,必須整合來自評測者們極端矛盾,甚至怪誕的反饋。
官方的暗示是「俯身靠近蠟燭」,這讓人聯想到蠟質、煙燻和角蛋白的焦味。然而,真實的體驗遠比這複雜。
首先,評測者之間出現了根本性的矛盾。一位 YouTube 評測者在聞過後明確表示,它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煙燻或火燒味,反而是一種「泥土和皮革味」(Earthy and Leathery)。然而,另一位評測者則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稱其為「對燒焦頭髮的極其準確的再現」,並將其特徵描述為「非常苦」(very bitter)和「非常煙燻」(very smoky)。
接著,描述開始進入怪誕的領域。Fragrantica 上的一篇著名評論宣稱:「它聞起來像 Trader Joe's 的罐裝鮪魚沙拉配芹菜,但濃了十倍」。該評論作者後續補充說明,那種沙拉帶有一種「燒焦塑膠」(burnt plastic)的底色,而「Burnt Hair」香水則放大了這種食物中令人不悅的塑膠和金屬感 。另一位 Reddit 用戶則提供了另一個情境:「它聞起來像一個 50 歲的男人,在車窗緊閉的車裡抽煙,並試圖用 Ralph Lauren 的古龍水來掩蓋」的氣味。
更深度的分析指出了其氣味中令人不安的複雜性:除了苦味和煙燻味,它還帶有一種「令人作嘔的甜味」,讓人聯想到「腐爛的果汁」或「發酵的爛水果」。整體的結論是,這款香水聞起來「極度合成與化學」(extremely synthetic and chemical)。
然而,這場嗅覺災難卻伴隨著一個巨大的性能悖論:儘管氣味備受爭議,其持久度和擴散性卻異常強大。評測者稱其具有「長達 10 小時的痛苦折磨」(10 agonizing hours of wear),並且擴散力「非常、非常強」。另一篇評論也證實了其「持久力和擴散力超越競爭」。
氣味描述的極端混亂(皮革、煙燻、鮪魚、塑膠、爛水果、古龍水)與其強大的性能並置,指向一個最可能的技術現實:這款香水並非精確調製的「燒焦頭髮」單一香調(Solinote),而是一個結構崩潰的化學混合物。
其刺鼻的氣味和強大的性能很可能來自同一源頭。在香水DIY和專業論壇的討論中(例如 的討論,雖然是關於其他香水),一個已知的現象是:廉價或拙劣的香水在追求「瘋狂的擴散度和持久性」時,會過度使用某些強效的定香劑或芳香化學物質(如 AmberMax, Amber Extreme 等高分子量琥珀-木質調分子)。而這些化學物質被過量使用時,其副作用恰恰就是產生一種刺鼻的、類似「燒焦頭髮」或「燃燒橡膠」的氣味 。
因此,最合理的推論是:「Burnt Hair」的創造者可能根本沒有試圖精確調製「燒焦頭髮」的香調。他們很可能只是採用了一個廉價、粗糙的配方,並為了使其「物有所值」(畢竟 100 美元的笑話也得持久),而過度添加了強效的定香劑和增強劑。Musk 的團隊隨後天才地將這種廉價配方所造成的「化學燒焦感」(即副作用或 Bug),重新包裝並宣傳為產品的主要目的和名稱(即 Feature)。這是一場精湛的行銷顛倒術。
第五章:嗅覺座標系定位——作為「文化符號」的氣味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現在可以將「Burnt Hair」精確地放置在當代嗅覺光譜的特定位置上。
首先,它作為香水是徹底失敗的。在香水資料庫 Fragrantica 上,其評分僅為 1.81 / 5(滿分 5 分),這在香水界是一個災難性的分數。一位用戶的評論精確地指出了它的定位衝突:「老古董們停止破壞香水的梗(meme)吧」。這句話點明了它本質上是一個「梗」,而非一款用於評鑑的香水。
它在嗅覺上屬於「反香水」(Anti-Perfume)的範疇。其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愉悅,而是為了挑釁和引發討論。從這個角度看,它與諸如 Etat Libre d'Orange(解放橘郡)的 Sécrétions Magnifiques(壯麗體液)有相似之處,都在於挑戰「可被穿戴」的界限。
然而,它與 Sécrétions Magnifiques 這樣的嚴肅藝術作品有著本質的區別。Sécrétions Magnifiques 是一場關於人體、慾望與腐敗的嚴肅藝術探討。「Burnt Hair」則不同,它是一場帶有戲謔性的商業行為藝術。評測者們將其定義為「古怪和戲謔」(eccentric and tongue-in-cheek)、「收藏品」(collector item)、「宣言」(statement piece),甚至直言這是一場「募款活動」和「藝術寓言」(artistic allegory)。
因此,「Burnt Hair」的精確嗅覺座標定位是:「達達主義的惡作劇」(Dadaist Prank) 與 「名人崇拜的紀念品」(Celebrity-Cult Memento) 的交集處。它與 The Boring Company 的「火焰噴射器」 共享同一個座標——它們的本質都是*「可被收藏的笑話」*。
第六章:角色定位——購買「燒焦頭髮」的人是誰?
對「Burnt Hair」的角色定位分析,關鍵在於區分「穿戴者」(Wearer)與「擁有者」(Owner)。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這款產品的目標受眾不是前者,而是後者。分析購買這 30,000 瓶香水的消費者畫像,其動機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 收藏家 / 粉絲(The Collector / The Fan): 這是最主要的群體。Reddit 用戶直言不諱:「我買它的時候就從來沒打算用它」,「它就是那些很酷的收藏品之一」。另一位用戶提到「我所有的朋友都訂了」,顯示了這種基於粉絲文化和社群歸屬感的集體購買行為。
* 諷刺者 / 參與者(The Satirist / The Participant): 許多人購買是為了「參與」這場荒誕劇。一位 YouTuber總結道:「伊隆·馬斯克覺得推出這款香水會很好笑。我覺得訂一瓶會很好笑。所以我們在這裡。」另一位評測者的影片標題就是「我為什麼要買這個?」(WHY DID I BUY THIS?)。他們購買的是這場笑話的「參與感」。
* 投機者(The Speculator): 由於產品限量並迅速售罄,其收藏價值立即轉化為投機價值。有用戶在等待發貨時就表示:「我在考慮賣掉它,因為轉售價值暴漲」。Ebay 等平台上確實出現了高價轉售的列表 ,證實了這一動機。
* 媒體 / 評論家(The Reviewer): 相當一部分的銷量流向了內容創作者 ,他們購買的目的是為了製作評測影片或文章,將產品本身作為「內容素材」來消費。
這四類角色的共同點是,他們的購買動機都與「穿戴」無關。正如一篇諷刺評論所言,這款香水的罕見用途是「緊急的獨處時間,甚至很可能用於自衛」。
這導向了一個關鍵的結論:這款產品的*不可用性*(Unwearability),即其令人不悅的氣味,是其角色定位的關鍵。如果「Burnt Hair」聞起來「還不錯」,它就會淪為一款平庸、普通的香水,從而失去其作為「笑話」和「概念」的全部價值。正是它的物理缺陷(惡臭),才鞏固了其形上價值(收藏性)。它的失敗,即是它的成功。
第七章:結論——角色與氣味語言
「Burnt Hair」不是一款香水。它是一張耗資 100 美元、限量 30,000 份的收據 ,用以證明購買者親身參與了一場由伊隆·馬斯克策劃的、關於「影響力」的全球性行為藝術。
它是一場精妙的展演:它利用了「名人崇拜」,將粉絲轉化為消費者 ;它利用了「利基香水」的趨勢,將消費者對「差異性」的追求推向荒誕的極致 ;它甚至可能利用了「拙劣的配方」,將化學副產品的刺鼻氣味重新包裝為產品的核心概念 。
它的氣味必須足夠糟糕,才能配得上它所承載的諷刺性。它作為香水的徹底失敗,正是它作為行銷展演的巨大成功。
角色與氣味語言:
「我穿戴的不是氣味,而是這場三百萬美元荒誕劇的刺鼻餘燼;我的嗅覺,是我參與這場集體諷刺的唯一證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137 פרקים

Artwork
iconשתפו
 
Manage episode 520752191 series 3678267
תוכן מסופק על ידי 氣味策展人. כל תוכן הפודקאסטים כולל פרקים, גרפיקה ותיאורי פודקאסטים מועלים ומסופקים ישירות על ידי 氣味策展人 או שותף פלטפורמת הפודקאסט שלהם. אם אתה מאמין שמישהו משתמש ביצירה שלך המוגנת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ללא רשותך, אתה יכול לעקוב אחר התהליך המתואר כאן https://he.player.fm/legal.

這些文章解構了由 The Boring Company 推出的「Burnt Hair」(燒焦頭髮)香水,主張其本質並非傳統嗅覺產品,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文化物件行銷展演。該產品的核心在於利用「令人厭惡的慾望」這個矛盾修辭,將自身定位為一個諷刺性的概念而非宜人的氣味。文章指出,這款香水在極短時間內售罄,創造了三百萬美元的收入,證明消費者購買的是其背後的名人光環和參與馬斯克(Elon Musk)荒誕劇的文化符號。儘管嗅覺體驗被評為「災難性」且氣味描述極為混亂,但其強烈的氣味缺陷反而鞏固了其作為「可收藏笑話」的價值,最終確認它是一場成功的商業行為藝術
解構「燒焦頭髮」:一場關於厭惡、行銷與嗅覺符號的展演
第一章:序言——「令人厭惡的慾望」之本質
由 The Boring Company 推出的「Burnt Hair」(燒焦頭髮)香水,從其誕生之初,便宣告了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嗅覺產品,而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文化物件」(Cultural Object)與一場「行銷事件」。要解構這瓶香水,我們必須首先解讀其核心標語——「The Essence of Repugnant Desire」(令人厭惡的慾望之本質)。
這句標語是解鎖其所有意圖的關鍵。它是一個精確的「矛盾修辭」(Oxymoron),將兩個相互對立的詞彙——「令人厭惡」(Repugnant)與「慾望」(Desire)——強行並置。傳統香水工業的全部基礎,是建立在販售「可被慾望的」(Desirable)氣味之上,即愉悅、吸引、誘惑。而「Burnt Hair」則從一開始就坦承自己的屬性是「令人厭惡的」。
然而,它依舊將自己定位為「慾望」的客體,並且成功地被市場慾望——最終完全售罄 。這種認知失調迫使分析者必須立即轉變視角:這款產品所販售的「慾望」,顯然並非指向氣味本身的嗅覺慾望,而是指向擁有「概念」本身的文化慾望。消費者渴望的不是聞起來像燒焦的頭髮,而是渴望擁有「這瓶號稱聞起來像燒焦頭髮的香水」所代表的諷刺地位與文化符號。
官方的描述性引言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它避開了任何傳統的香調詞彙(如花香、木質、柑橘),轉而描述「情境」與「結果」。例如「就像在餐桌上俯身靠近蠟燭,但省去了所有麻煩」(Just like leaning over a candle at the dinner table, but without all the hard work),這暗示了一種意外、瞬間的焦灼感。另一句「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當你走過機場時被注意到」(Stand out in a crowd! Get noticed as you walk through the airport),更是直白地將「被注意」(無論是出於欣賞還是驚愕)作為其核心功能。這些描述都在刻意將產品從「美學」的範疇,推向「展演」的領域。
第二章:背景分析——從「無聊」到「點燃」的行銷煉金術
「Burnt Hair」的背景故事,是理解其本質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款香水是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隧道挖掘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推出的 。這層聯繫本身就是荒誕的,它完美繼承了該公司在 2018 年販售「火焰噴射器」(flamethrower)的敘事傳統 。因此,「Burnt Hair」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該敘事的嗅覺延續——繼「火焰」之後,合乎邏輯的下一步自然是「燒焦」的氣味。
這場行銷活動的核心,是伊隆·馬斯克本人的個人展演。他將自己的 Twitter 個人簡介短暫地改為「香水推銷員」(Perfume Salesman),並發表了一系列極具煽動性的言論。他公開發推:「請買我的香水,這樣我才能買 Twitter」(Please buy my perfume, so I can buy Twitter)。他還拿自己的姓氏(Musk,與「麝香」同字)開玩笑,稱:「像我這樣的姓氏,進入香水業是不可避免的——我究竟為何要抗拒這麼久!?」。
這場展演的結果是驚人的商業成功。這款產品的定價為每瓶 100 美元 。在 2022 年 10 月推出後的極短時間內(僅幾小時),就售出了 10,000 瓶 ;很快,銷售數字更新為 20,000 瓶 。最終,總計 30,000 瓶的限量庫存全數售罄 ,為公司帶來了 300 萬美元的總收入 。
這組數據揭示了「Burnt Hair」的真實功能。Musk 關於「購買 Twitter」的推文 ,巧妙地將購買這瓶香水的行為,轉化為一場大型的、帶有諷刺意味的「眾籌」展演。這款香水推出的時間點(2022 年 10 月),恰逢 Musk 收購 Twitter 交易陷入僵局、即將面臨審判的關鍵時刻 。因此,「Burnt Hair」成為了一個「敘事代幣」(Narrative Token)。它的 100 美元標價並非基於其香水原料的成本,而是作為一個象徵性的貢獻,讓購買者感覺自己(無論是支持還是嘲諷)都成為了這場全球媒體劇集的一部分。
正如一篇產業分析所指出的 ,這場展演是「需求控制」的完美案例。在 21 世紀的數位經濟中,控制「需求端」(即透過其龐大的追隨者基礎施加影響力)遠比控制「供應端」(即產品本身的品質)更為重要。Musk 證明了他的個人品牌本身就是最強大的分銷渠道,產品的物理屬性(在此案例中,即氣味)已經變得無關緊要 。
第三章:調香師理念——匿名的「反香水」宣言
在價值 100 美元的香水市場中,調香師的署名是品牌工藝與藝術價值的重要背書。然而,「Burnt Hair」徹底顛覆了這一規則。
在所有的官方資料和產品瓶身上,均未提及任何具體的調香師或香水屋的名字 。瓶身上唯一的署名是「Singed」(燒焦),這顯然是一個品牌雙關語,而非創作者的身份標識。這種「調香師的匿名性」是刻意為之的。它服務於一個核心目的:將這款產品的「創作者」形象,完全集中到伊隆·馬斯克一人身上。
在這場展演中,Musk 扮演了「調香師」的終極角色。他的「配方」不是珍稀的香料(如鳶尾根或沉香),而是推文、諷刺和全球媒體的關注度。他嘲笑了香水界對於大師級調香師的崇拜,將香水從嗅覺藝術轉變為純粹的媒體藝術。
儘管如此,這款香水的成功並非完全的偶然。它精確地利用了當代香水市場的特定趨勢。雖然我們不知道真正的調香師是誰,但來自香精香料巨頭 Firmenich 的首席調香師法蘭克·沃爾基(Frank Voelkl)——他本人並未參與這款香水的創作——提供了一段精闢的外部市場心理分析 。
沃爾基指出,像「Burnt Hair」這樣「怪異」(weird)和「有趣」的氣味,不一定就是「壞」的 。它們的核心功能是「抓住你的注意力並創造話題」。他認為,「Burnt Hair」之所以能吸引人,在於它觸發了「熟悉感」(Familiarity Aspect)——「每個人都知道那是什麼味道」,沃爾基甚至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俯身靠近蠟燭時聞到的燒焦髮絲味 。
更重要的是,沃爾基的分析點明了這款香水所迎合的市場趨勢:當今的消費者「渴望脫穎而出」,即使是「在嗅覺上」。他觀察到,現代消費者「受過更多香水教育,對香水更為精通」,這使他們厭倦了傳統的氣味領域,轉而「好奇並願意探索提供強烈差異點(strong point of difference)的不同領域」。
「Burnt Hair」的理念,正是將沃爾基所描述的這種市場趨勢,推向其最荒誕的邏輯極點。如果消費者想要「不同」,那就給他們純粹的「不同」,甚至不惜以犧牲「宜人性」為代價。它利用了消費者「受過教育」這一點,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後香水」(Post-Perfume)的諷刺選項。
第四章:香調結構深度解剖——在「焦髮」與「鮪魚沙拉」之間
如果說「Burnt Hair」在概念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那麼在實際的嗅覺體驗上,它則呈現出一幅極度混亂、近乎災難的圖景。對其氣味的分析,必須整合來自評測者們極端矛盾,甚至怪誕的反饋。
官方的暗示是「俯身靠近蠟燭」,這讓人聯想到蠟質、煙燻和角蛋白的焦味。然而,真實的體驗遠比這複雜。
首先,評測者之間出現了根本性的矛盾。一位 YouTube 評測者在聞過後明確表示,它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煙燻或火燒味,反而是一種「泥土和皮革味」(Earthy and Leathery)。然而,另一位評測者則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稱其為「對燒焦頭髮的極其準確的再現」,並將其特徵描述為「非常苦」(very bitter)和「非常煙燻」(very smoky)。
接著,描述開始進入怪誕的領域。Fragrantica 上的一篇著名評論宣稱:「它聞起來像 Trader Joe's 的罐裝鮪魚沙拉配芹菜,但濃了十倍」。該評論作者後續補充說明,那種沙拉帶有一種「燒焦塑膠」(burnt plastic)的底色,而「Burnt Hair」香水則放大了這種食物中令人不悅的塑膠和金屬感 。另一位 Reddit 用戶則提供了另一個情境:「它聞起來像一個 50 歲的男人,在車窗緊閉的車裡抽煙,並試圖用 Ralph Lauren 的古龍水來掩蓋」的氣味。
更深度的分析指出了其氣味中令人不安的複雜性:除了苦味和煙燻味,它還帶有一種「令人作嘔的甜味」,讓人聯想到「腐爛的果汁」或「發酵的爛水果」。整體的結論是,這款香水聞起來「極度合成與化學」(extremely synthetic and chemical)。
然而,這場嗅覺災難卻伴隨著一個巨大的性能悖論:儘管氣味備受爭議,其持久度和擴散性卻異常強大。評測者稱其具有「長達 10 小時的痛苦折磨」(10 agonizing hours of wear),並且擴散力「非常、非常強」。另一篇評論也證實了其「持久力和擴散力超越競爭」。
氣味描述的極端混亂(皮革、煙燻、鮪魚、塑膠、爛水果、古龍水)與其強大的性能並置,指向一個最可能的技術現實:這款香水並非精確調製的「燒焦頭髮」單一香調(Solinote),而是一個結構崩潰的化學混合物。
其刺鼻的氣味和強大的性能很可能來自同一源頭。在香水DIY和專業論壇的討論中(例如 的討論,雖然是關於其他香水),一個已知的現象是:廉價或拙劣的香水在追求「瘋狂的擴散度和持久性」時,會過度使用某些強效的定香劑或芳香化學物質(如 AmberMax, Amber Extreme 等高分子量琥珀-木質調分子)。而這些化學物質被過量使用時,其副作用恰恰就是產生一種刺鼻的、類似「燒焦頭髮」或「燃燒橡膠」的氣味 。
因此,最合理的推論是:「Burnt Hair」的創造者可能根本沒有試圖精確調製「燒焦頭髮」的香調。他們很可能只是採用了一個廉價、粗糙的配方,並為了使其「物有所值」(畢竟 100 美元的笑話也得持久),而過度添加了強效的定香劑和增強劑。Musk 的團隊隨後天才地將這種廉價配方所造成的「化學燒焦感」(即副作用或 Bug),重新包裝並宣傳為產品的主要目的和名稱(即 Feature)。這是一場精湛的行銷顛倒術。
第五章:嗅覺座標系定位——作為「文化符號」的氣味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現在可以將「Burnt Hair」精確地放置在當代嗅覺光譜的特定位置上。
首先,它作為香水是徹底失敗的。在香水資料庫 Fragrantica 上,其評分僅為 1.81 / 5(滿分 5 分),這在香水界是一個災難性的分數。一位用戶的評論精確地指出了它的定位衝突:「老古董們停止破壞香水的梗(meme)吧」。這句話點明了它本質上是一個「梗」,而非一款用於評鑑的香水。
它在嗅覺上屬於「反香水」(Anti-Perfume)的範疇。其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愉悅,而是為了挑釁和引發討論。從這個角度看,它與諸如 Etat Libre d'Orange(解放橘郡)的 Sécrétions Magnifiques(壯麗體液)有相似之處,都在於挑戰「可被穿戴」的界限。
然而,它與 Sécrétions Magnifiques 這樣的嚴肅藝術作品有著本質的區別。Sécrétions Magnifiques 是一場關於人體、慾望與腐敗的嚴肅藝術探討。「Burnt Hair」則不同,它是一場帶有戲謔性的商業行為藝術。評測者們將其定義為「古怪和戲謔」(eccentric and tongue-in-cheek)、「收藏品」(collector item)、「宣言」(statement piece),甚至直言這是一場「募款活動」和「藝術寓言」(artistic allegory)。
因此,「Burnt Hair」的精確嗅覺座標定位是:「達達主義的惡作劇」(Dadaist Prank) 與 「名人崇拜的紀念品」(Celebrity-Cult Memento) 的交集處。它與 The Boring Company 的「火焰噴射器」 共享同一個座標——它們的本質都是*「可被收藏的笑話」*。
第六章:角色定位——購買「燒焦頭髮」的人是誰?
對「Burnt Hair」的角色定位分析,關鍵在於區分「穿戴者」(Wearer)與「擁有者」(Owner)。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這款產品的目標受眾不是前者,而是後者。分析購買這 30,000 瓶香水的消費者畫像,其動機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 收藏家 / 粉絲(The Collector / The Fan): 這是最主要的群體。Reddit 用戶直言不諱:「我買它的時候就從來沒打算用它」,「它就是那些很酷的收藏品之一」。另一位用戶提到「我所有的朋友都訂了」,顯示了這種基於粉絲文化和社群歸屬感的集體購買行為。
* 諷刺者 / 參與者(The Satirist / The Participant): 許多人購買是為了「參與」這場荒誕劇。一位 YouTuber總結道:「伊隆·馬斯克覺得推出這款香水會很好笑。我覺得訂一瓶會很好笑。所以我們在這裡。」另一位評測者的影片標題就是「我為什麼要買這個?」(WHY DID I BUY THIS?)。他們購買的是這場笑話的「參與感」。
* 投機者(The Speculator): 由於產品限量並迅速售罄,其收藏價值立即轉化為投機價值。有用戶在等待發貨時就表示:「我在考慮賣掉它,因為轉售價值暴漲」。Ebay 等平台上確實出現了高價轉售的列表 ,證實了這一動機。
* 媒體 / 評論家(The Reviewer): 相當一部分的銷量流向了內容創作者 ,他們購買的目的是為了製作評測影片或文章,將產品本身作為「內容素材」來消費。
這四類角色的共同點是,他們的購買動機都與「穿戴」無關。正如一篇諷刺評論所言,這款香水的罕見用途是「緊急的獨處時間,甚至很可能用於自衛」。
這導向了一個關鍵的結論:這款產品的*不可用性*(Unwearability),即其令人不悅的氣味,是其角色定位的關鍵。如果「Burnt Hair」聞起來「還不錯」,它就會淪為一款平庸、普通的香水,從而失去其作為「笑話」和「概念」的全部價值。正是它的物理缺陷(惡臭),才鞏固了其形上價值(收藏性)。它的失敗,即是它的成功。
第七章:結論——角色與氣味語言
「Burnt Hair」不是一款香水。它是一張耗資 100 美元、限量 30,000 份的收據 ,用以證明購買者親身參與了一場由伊隆·馬斯克策劃的、關於「影響力」的全球性行為藝術。
它是一場精妙的展演:它利用了「名人崇拜」,將粉絲轉化為消費者 ;它利用了「利基香水」的趨勢,將消費者對「差異性」的追求推向荒誕的極致 ;它甚至可能利用了「拙劣的配方」,將化學副產品的刺鼻氣味重新包裝為產品的核心概念 。
它的氣味必須足夠糟糕,才能配得上它所承載的諷刺性。它作為香水的徹底失敗,正是它作為行銷展演的巨大成功。
角色與氣味語言:
「我穿戴的不是氣味,而是這場三百萬美元荒誕劇的刺鼻餘燼;我的嗅覺,是我參與這場集體諷刺的唯一證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137 פרקים

כל הפרקים

×
 
Loading …

ברוכים הבאים אל Player FM!

Player FM סורק את האינטרנט עבור פודקאסטים באיכות גבוהה בשבילכם כדי שתהנו מהם כרגע. זה יישום הפודקאסט הטוב ביותר והוא עובד על אנדרואיד, iPhone ואינטרנט. הירשמו לסנכרון מנויים במכשירים שונים.

 

מדריך עזר מהיר

האזן לתוכנית הזו בזמן שאתה חוקר
הפעל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