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תוכן מסופק על ידי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כל תוכן הפודקאסטים כולל פרקים, גרפיקה ותיאורי פודקאסטים מועלים ומסופקים ישירות על ידי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או שותף פלטפורמת הפודקאסט שלהם. אם אתה מאמין שמישהו משתמש ביצירה שלך המוגנת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ללא רשותך, אתה יכול לעקוב אחר התהליך המתואר כאן https://he.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אפליקציית פודקאסט
התחל במצב לא מקוון עם האפליקציה Player FM !
icon Daily Deals

【張正霖時間】川普的關稅大刀砍向何方?(經濟篇)

 
שתפו
 

Fetch error

Hmmm there seems to be a problem fetching this series right now.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June 16, 2025 13:37 (25d ago)

What now? This series will be checked again in the next day. If you believe it should be working, please verify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includes actual episode links. You can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immediately fetched.

Manage episode 479588300 series 2925341
תוכן מסופק על ידי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כל תוכן הפודקאסטים כולל פרקים, גרפיקה ותיאורי פודקאסטים מועלים ומסופקים ישירות על ידי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או שותף פלטפורמת הפודקאסט שלהם. אם אתה מאמין שמישהו משתמש ביצירה שלך המוגנת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ללא רשותך, אתה יכול לעקוב אחר התהליך המתואר כאן https://he.player.fm/legal.

中央大學經濟系邱俊榮教授接受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時表示,90天緩衝期後,各國關稅稅率的關鍵可能在於如何處理中國產品「洗產地」的問題,這是美國總統川普關注的核心,而台灣接下來該如何?邱俊榮認為,台灣需積極展現與中國經濟脫鈎的決心,例如發展智慧應用、高附加價值等非關稅依賴型產業,並可透過配合美國再工業化、赴美投資等方式爭取有利條件。邱俊榮預測台灣關稅有望壓低於20%,前提是台灣應將此次危機看成產業轉型升級的轉機。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助理教授認為,川普會依不同國家的問題採取區別對待施壓,台灣傳統產業,例如紡織、製鞋業的外移供應鏈也將受到檢視。雖然關稅短期內衝擊物價,但長期而言可能為台灣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國際競爭基礎。如何讓產業升級並讓傳統產業擁有優勢是政府目前該輔導的重點。

邱俊榮分析,台灣廠商認為只要是擁有公平競爭的平台,都無須擔心,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關稅戰是否會導致全球需求衰退,造成經濟蕭條,不過目前看來可能性降低,因為歐盟應該不會引發關稅大戰。邱俊榮建議,政府可轉彎思考,考慮台灣是否能夠組隊幫助美國恢復美國製造業,發展一些不用面對關稅、附加價值高的產業。

關於川普極端的高關稅政策,是否會讓美國再次偉大?洪耀南表示,關稅對物價的衝擊是短期,但對經濟的衝擊是長期,是否能讓美國再次偉大,重點在於美國貿易赤字跟國債都非常高,而美元身為各國的貨幣儲備角色,必然就會變得強勢,但若川普要讓製造業回流,則必須讓美元弱化,這點是互相矛盾的,川普得先突破這個問題,至於製造業回流能創造多少的就業機會,洪耀南則持質疑的態度。洪耀南還提及,台灣的優勢在於掌握了科技革命中的關鍵,未來台灣的科技產業應該大有可為,如何落實應用及跟美國結合,要好好把握。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continue reading

281 פרקים

Artwork
iconשתפו
 

Fetch error

Hmmm there seems to be a problem fetching this series right now.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June 16, 2025 13:37 (25d ago)

What now? This series will be checked again in the next day. If you believe it should be working, please verify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includes actual episode links. You can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immediately fetched.

Manage episode 479588300 series 2925341
תוכן מסופק על ידי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כל תוכן הפודקאסטים כולל פרקים, גרפיקה ותיאורי פודקאסטים מועלים ומסופקים ישירות על ידי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או שותף פלטפורמת הפודקאסט שלהם. אם אתה מאמין שמישהו משתמש ביצירה שלך המוגנת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ללא רשותך, אתה יכול לעקוב אחר התהליך המתואר כאן https://he.player.fm/legal.

中央大學經濟系邱俊榮教授接受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時表示,90天緩衝期後,各國關稅稅率的關鍵可能在於如何處理中國產品「洗產地」的問題,這是美國總統川普關注的核心,而台灣接下來該如何?邱俊榮認為,台灣需積極展現與中國經濟脫鈎的決心,例如發展智慧應用、高附加價值等非關稅依賴型產業,並可透過配合美國再工業化、赴美投資等方式爭取有利條件。邱俊榮預測台灣關稅有望壓低於20%,前提是台灣應將此次危機看成產業轉型升級的轉機。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助理教授認為,川普會依不同國家的問題採取區別對待施壓,台灣傳統產業,例如紡織、製鞋業的外移供應鏈也將受到檢視。雖然關稅短期內衝擊物價,但長期而言可能為台灣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國際競爭基礎。如何讓產業升級並讓傳統產業擁有優勢是政府目前該輔導的重點。

邱俊榮分析,台灣廠商認為只要是擁有公平競爭的平台,都無須擔心,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關稅戰是否會導致全球需求衰退,造成經濟蕭條,不過目前看來可能性降低,因為歐盟應該不會引發關稅大戰。邱俊榮建議,政府可轉彎思考,考慮台灣是否能夠組隊幫助美國恢復美國製造業,發展一些不用面對關稅、附加價值高的產業。

關於川普極端的高關稅政策,是否會讓美國再次偉大?洪耀南表示,關稅對物價的衝擊是短期,但對經濟的衝擊是長期,是否能讓美國再次偉大,重點在於美國貿易赤字跟國債都非常高,而美元身為各國的貨幣儲備角色,必然就會變得強勢,但若川普要讓製造業回流,則必須讓美元弱化,這點是互相矛盾的,川普得先突破這個問題,至於製造業回流能創造多少的就業機會,洪耀南則持質疑的態度。洪耀南還提及,台灣的優勢在於掌握了科技革命中的關鍵,未來台灣的科技產業應該大有可為,如何落實應用及跟美國結合,要好好把握。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continue reading

281 פרקים

כל הפרקים

×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與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一同探討美國加州洛杉磯因移民問題引發的動亂。 主持人張正霖首先提到,此次動亂的導火線是美國川普政府下令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對非法移民進行大規模掃蕩,行動不分對象,連從事低階勞動的工人都被逮捕,引發移民社群及同情民眾的強烈抗議。事件的關鍵升級點在於,美國總統川普繞過州政府,直接調派國民兵與海軍陸戰隊介入平息,此舉被視為可能引爆新美國內戰的危險舉動。這場衝突不僅是執法問題,更演變為聯邦與州政府權力對抗的憲政危機,後續發展值得高度關注。 王占璽表示,將此事件視為內戰的開端並非危言聳聽,它反映了美國主流價值的混淆與內部治理的撕裂。他分析,過去美國移民政策較為寬容,主要針對有犯罪行為的非法移民,但川普的強勢政策採取一刀切的粗暴方式,破壞了社會運作的基本秩序。這場衝突的核心是價值觀的對立,一方是傳統的寬容移民價值,另一方是強硬排外的保守主義。更嚴重的是,川普越過州長指揮國民兵,已嚴重侵犯州權,破壞了美國立國的憲政精神,使衝突從社會層面升級至聯邦與州的權力鬥爭。 陳文甲認為,這場動亂背後充滿政治算計,川普選擇在民主黨的大本營加州動手,意在塑造法律與秩序的強人形象,並將民主黨與包庇非法移民劃上等號,用此鞏固保守派選票,可謂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而加州州長紐森則抓住機會,將自己塑造成對抗川普威權的領袖,搶佔道德制高點,為未來政治生涯鋪路。這場衝突導致美國社會觀感嚴重兩極化,雖然川普的強硬手段能獲得部分選民支持,但也激化了另一方的反彈,使單純的移民議題演變成兩黨尖銳對立的政治鬥爭。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吳瑟致主任和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助理教授徐浤馨深入探討了近期關於習近平權力不穩的各種傳聞,分析其背後複雜的政治訊號。 吳瑟致表示,這類傳聞的出現已形成一種固定模式,總是在一些重大政治議程召開前達到高峰。他認為,在習近平高度不透明的體制下,任何動靜都會被放大解讀,吳瑟致分析,這可能是習近平主動的權力操作,而非被動的危機反應。特別是在軍隊高層人事頻繁異動、多位將領出事的背景下,習近平可能正利用這些傳聞來測試忠誠度、清除潛在威脅,為接下來在四中全會上佈局以及未來五年的規劃方向,鋪平道路,確保權力基礎的穩固。 徐浤馨認為,所有傳聞的根源,來自於習近平打破任期制後所造成的制度性接班危機,以及他個人無法抗拒的天命,也就是年齡與健康的限制。他形容習近平的統治一路上腥風血雨,樹立了許多敵人,也威脅到他自身的權力穩定。徐浤馨強調,隨著習近平年事漸高,即便其想繼續連任,黨內各方勢力對於「建儲君」的壓力與期待也會增加,屆時,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吳瑟致主任和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徐浤馨助理教授一同探討中共對台灣的統戰與滲透模式。主持人張正霖首先提到,中共對台統戰花招百出,除了不放棄武統跟軍演之外,更常運用統戰與滲透的手法,就像是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提出的「親黑商廟團」模式,即利用親人、黑道、商人、宮廟及民間團體進行交流,並加以金錢、情色、暴力威脅等手段。 吳瑟致表示,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是必然的狀態,中共長期以來處理對外關係,除了正式管道,更常透過非正式的人際網絡達到政治影響或社會干預,這些統戰手法,中國稱之為交朋友,但目的並不單純,而是希望藉此收集情報、收買情資,達到政治目的。吳瑟致指出董立文分析的「親黑商廟團」五個滲透樣態,其實長久以來就存在於台灣,無論是商業活動、軍人、宗教管道都很明顯,這些滲透對象並非都是具有政治或公眾影響力的人物,而是更細緻地深入台灣社會運作。中共的統戰手法,不僅在制度上設計,更會進行收買及條塊控制,威脅利誘並行。這種滲透的影響,短期內或許不明顯,但長期經營下,透過不同管道反覆邀請、互動,就能逐步施展其統戰手法。 徐浤馨分享了過去在日本留學時期,由指導老師帶隊前往中國進行學術交流的經驗,他坦言,那次經歷更像是被統戰的經驗談。當時,他們與中國學者進行學術研討,在會場氣氛與討論中,可以感受到兩岸用語的差異,此外,對方也會安排歡迎宴等等落地招待,更重要的是,對方會試探台灣學者的傾向,徐浤馨認為,中共對台的統戰交流,其背後助力相當深厚。對於近期網紅館長想要當兩岸和平大使的言論,徐浤馨解析,館長因財務出現問題,可能想藉此另尋出路,搭上中共這條線。由於館長與民眾黨走得近,而民眾黨部分成分與中共接近,因此館長的行為不令人意外,但其真實意圖與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邀訪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與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一同探討近期複雜的台美中關係,尤其是中國最新發表的白皮書以及對統一的強硬立場,還有美國總統川普的「統一說」造成的影響。 陳文甲分析,中國此次白皮書的發表,將統一列為核心議題,可看出對台政策將由過去的經濟發展優先,轉變成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為優先,而中國試圖將台獨與恐怖主義連結的目的,對內是為了鞏固政權的穩定性,對外則意圖擴張軍事的合法性話語體系。陳文甲更以萬變不離其宗來形容中國對台策略,無論手段如何變化,其最終目標就是實現統一。至於川普的「統一說」,陳文甲表示,這是川普的選舉語言或談判策略,並認為美國對台的「台灣不獨、中國不武」方針,短期內不會改變。 鍾志東指出,川普的「統一說」言論,在客觀上呼應了中國只有統一才有和平的官方論調,但鍾志東也提醒,川普其實是政治素人,慣以商業思維看待國際問題,所以不宜過度解讀川普的語言,美國的核心立場依然是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鍾志東還強調,中國現在就是美國全力要對付的對象,美台關係的發展會受到美中二國關係的影響,歷史上也曾有美國因自身戰略考量而調整對台政策的前例,這使得台灣方面始終對美國的承諾抱有一定的警惕性,而由於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性,也將成為未來台灣在國際博弈中重要的戰略籌碼與安全屏障。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邀訪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與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一同探討了美中關稅談判達成暫時停火協議的背景與未來走向。 鍾志東認為,目前情況好比歹戲拖棚,雙方都在試探誰先踏出關鍵一步。他指出,美中之間早已存在深層的結構性矛盾,例如貿易不公、智慧財產權侵犯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這些並不是單靠關稅調整就可以解決。就談判策略上,川普習慣先開高價,再逐步協商以達到目標,在地緣政治上,美國已將重心轉向印太來應對中國。因此,美中之間的貿易關係應該會持續會朝向脫鈎方向發展,降低彼此對對方的貿易依賴,而台灣在這樣的情況下,應思考如何從結構性問題中尋找自身的定位與機會。 陳文甲認為,在這次美中貿易戰中,台灣意外地凸顯了自己在國際主權的重要性。回顧歷史,台灣的發展離不開美國在安全、科技、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支持,但是,台灣不能只是被動的照單全收,而應該要有自己的對策。陳文甲觀察,台灣政府已積極在強化經貿談判籌碼,並與美方溝通。賴清德總統提出的川普四大意圖分析,顯示台灣正試圖理解對方策略以制定應對方案。陳文甲強調,從國際現實主義角度分析,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台灣的目標應是讓美國認知到美國不能沒有台灣,以及危機就是轉機,台灣應利用此次機會尋找產業升級的新契機,例如透過對美投資與採購來平衡貿易逆差,並且在過程中尋求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邀訪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和東吳大學政治系陳方隅助理教授一同探討美國總統川普開啟關稅戰的影響。 王占璽分析,中國外交部發表名為「不跪」的宣傳影片,此影片不僅是中國自我形象的投射,也帶有對內宣傳的意味,表示中國在美國的壓力下依然能夠堅強對抗。而「不跪」一詞在某些情境下似乎也反映了部分中國民眾對現行政權的反抗情緒。王占璽指出,中國目前內部情況並不穩定,在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前,中國的經濟情況就已不佳,而美、中對抗下,中國態度無法強硬的話,一方面將導致中國的經濟不會好轉,另一方面也會衝擊中國在國際中的大國形象。 節目中還談及,這場貿易戰的影響遠不止於美、中兩國。《經濟學人》更提出了美國可能因三大因素而放棄台灣的觀點:一、由於川普的無差別關稅戰,可能導致美國疏遠軍事、安全跟外交領域方面的盟友合作,二、這種強硬姿態可能向中國傳遞錯誤信號,導致北京誤判形勢,進而對台灣採取更具侵擾性的非軍事行動,三、台灣內部藍白綠的政治紛爭,或許將使國際社會質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然而,陳方隅老師回應,關於美國會不會把台灣當成一個談判的籌碼,他認為不會。陳方隅分析,由於美國現在越來越重視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的部份,台灣本身又站在高科技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美國如果放棄台灣是沒有好處的。至於美國現在國力的變化是否會讓中國趁虛而入的問題則確實會有這樣的疑慮,而美國接下來會拿什麼跟中國競爭,目前看起來是還不確定,但在中、美競爭下,也為其他國家帶來了新的機會。面對國際上對台海局勢的悲觀看法,陳方隅強調,中國自身目前也面臨很多挑戰,而亞洲盟友如日本、台灣、菲律賓,若能與美國形成合作,將會保有相當的嚇阻力量。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邀訪了東吳大學政治系陳方隅助理教授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一同探討了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百日對美國和世界的影響。 陳方隅表示,通常總統剛就任都會有民調蜜月期,但川普一上任就打破慣例,在貿易、教育、移民等等政策領域全面開戰,導致支持率創下歷史新低,但他似乎不以為意,因為總會有一群非常忠誠的支持者支持他。陳方隅強調,川普的關稅政策意圖想將製造業回流美國,但卻忽略了企業可能因為成本增加導致倒閉,而關稅只是川普用來達成目標的工具,其背後還有匯率、非關稅壁壘、國家安全等等因素考量。陳方隅認為,川普政策最大的特點是不確定性,例如關稅政策反覆變化,讓企業和各國難以規劃,接下來通膨的機率會非常的高,同時他也預測川普風格不會改變,加上第二任期因身邊少了制衡力量,可能更加混亂。 王占璽分析,川普的作風比預期更狂,讓全球措手不及,他不僅挑戰主流媒體,更挑戰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川普的許多國內政策,像是移民、教育等等要求,其目的都是在回應他的核心支持者的訴求。王占璽指出,川普刻意製造不確定性做為一種談判策略,迫使其他國家感到緊張,不得不排隊找他談判,然後在過程當中掌握主導權,這是一種典型的商人手法,而各國為了尋求穩定,可能會提出相當優渥的條件。雖然川普的行動看似混亂,但王占璽認為他可能有一個改革的藍圖,只是故意不讓外界知道以保持優勢。然而,無論川普的最終目標為何,這種充滿不確定性和壓力的執政方式,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適應過程。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中央大學經濟系邱俊榮教授接受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時表示,90天緩衝期後,各國關稅稅率的關鍵可能在於如何處理中國產品「洗產地」的問題,這是美國總統川普關注的核心,而台灣接下來該如何?邱俊榮認為,台灣需積極展現與中國經濟脫鈎的決心,例如發展智慧應用、高附加價值等非關稅依賴型產業,並可透過配合美國再工業化、赴美投資等方式爭取有利條件。邱俊榮預測台灣關稅有望壓低於20%,前提是台灣應將此次危機看成產業轉型升級的轉機。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助理教授認為,川普會依不同國家的問題採取區別對待施壓,台灣傳統產業,例如紡織、製鞋業的外移供應鏈也將受到檢視。雖然關稅短期內衝擊物價,但長期而言可能為台灣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國際競爭基礎。如何讓產業升級並讓傳統產業擁有優勢是政府目前該輔導的重點。 邱俊榮分析,台灣廠商認為只要是擁有公平競爭的平台,都無須擔心,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關稅戰是否會導致全球需求衰退,造成經濟蕭條,不過目前看來可能性降低,因為歐盟應該不會引發關稅大戰。邱俊榮建議,政府可轉彎思考,考慮台灣是否能夠組隊幫助美國恢復美國製造業,發展一些不用面對關稅、附加價值高的產業。 關於川普極端的高關稅政策,是否會讓美國再次偉大?洪耀南表示,關稅對物價的衝擊是短期,但對經濟的衝擊是長期,是否能讓美國再次偉大,重點在於美國貿易赤字跟國債都非常高,而美元身為各國的貨幣儲備角色,必然就會變得強勢,但若川普要讓製造業回流,則必須讓美元弱化,這點是互相矛盾的,川普得先突破這個問題,至於製造業回流能創造多少的就業機會,洪耀南則持質疑的態度。洪耀南還提及,台灣的優勢在於掌握了科技革命中的關鍵,未來台灣的科技產業應該大有可為,如何落實應用及跟美國結合,要好好把握。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洪耀南助理教授接受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2.0的關稅談判和川普1.0時已經不同,不再是一對一,而是想要重建全球經濟秩序。面對美國,中國採取近交遠攻的策略,洪耀南分析,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訪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等,這些過去是中國產品洗產地的國家進行安撫鞏固的動作,可能是在測試完全脫鈎是何狀況,計畫談判與布局雙頭進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不應低估川普的決心,對川普來說他的核心動機是國家安全,這也是為何川普堅持要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原因。至於歐盟的部分,邱俊榮判斷,過去中國能以龐大市場吸引歐洲,但如今房市下滑、股市低迷、內需起不來,加上本土品牌竄起,中國市場對歐洲的吸引力銳減,歐盟已經沒有必要為此與美國對抗,反而可能選擇與美國市場結盟。 而關於洗產地問題,東南亞國家該如何應對?洪耀南解析,東南亞國家雖受中國拉攏,但基於市場考量,最終可能還是選擇與美國同邊站。 邱俊榮也指出,中國雖喊擴大內需多年,但因外資出走、失業嚴重,導致內需刺激成效不彰,而中國在內外不佳的雙重壓力下,未來的後續發展,仍充滿變數。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邀訪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吳瑟致主任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一同探討緬甸大地震,到底震出了什麼問題? 主持人張正霖指出,緬甸大地震後,泰國曼谷一棟正在新建中,由中國「中鐵十局」承建的審計署大樓倒塌,而「中鐵十局」是一家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的中國公司,其建築的大樓倒塌,引發了泰國總理的「相當不解」,並對工程品質產生嚴重質疑。 吳瑟致表示,這起事件不僅是天災,更凸顯了人為因素。遠在數百公里外的建築倒塌,畫面相當驚人,是否是中國「一帶一路」基礎建設的品質有問題?此外,中鐵員工試圖取回現場資料的行為也增添了疑慮。吳瑟致認為,過去「一帶一路」以低價、高效率吸引開發中國家,但近年來債務陷阱、品質低劣等負面印象一一浮現,此次倒塌事件無疑重創了中國建設的形象,從低價、高效率變成了低品質、高風險。這起事件不僅是工程品質問題,更牽動泰中關係及泰國國內政治。 鍾志東分析,這次倒塌事件的影響才剛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類似案例爆發。他認為,這反映了中共極權體制下「結構性的貪腐」問題,這種「豆腐渣工程」不僅出現在海外,中國國內也屢見不鮮。此次倒塌的泰國審計大樓,原本被中國視為在泰國的「標竿性工程」,如今失敗更具諷刺意味。鍾志東強調,這暴露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只要中共體制不變,這種為求效率、降低成本而犧牲品質的結構性問題就難以解決。這不僅損害中國的國際信譽和軟實力,也讓其他國家對接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產生更大疑慮。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接受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時表示,此次4月1日軍演及相關文宣明顯針對台灣總統賴清德個人,中國使用的醜化漫畫等宣傳手法顯得粗糙、沒水準。他建議台灣民間可用更高明、更具創意的諷刺漫畫反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再來,鍾志東強調,中國的軍事恫嚇往往在台灣內部產生反效果,激化反感情緒,如同豬隊友般反而有助於民進黨凝聚支持。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吳瑟致主任則分析,中國軍演在民進黨政府執政階段,動作都很大,雖說是雷聲大、雨點小,但台灣還是不能因此輕看了來自中國的威脅,不管是國防防禦的能力或是社會防範的韌性都不能輕忽。吳瑟致認為,軍演既是對美國防部長訪亞太言論的回應,更關鍵的是可能與中共解放軍內部不穩及人事異動有關。再來,吳瑟致觀察到中國對台傳統統戰滲透手段近期受挫,對台策略似乎正從促統逐漸轉向更側重反獨。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提出,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針對中國提出的五大國安威脅及17項應對策略。強烈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堅定表達台灣反併吞的決心,節目中邀請了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和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陳文甲副教授,一同深入解析此舉的戰略意涵。 王占璽表示,五大威脅的輕重跟主次是有差別的,以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為首要,後續威脅如滲透國軍、混淆國家認同等,均是具體展現了中國想要併吞台灣的企圖,還有強化台灣社會反併吞的決心。另外,這整個因應策略是有限制的,政府提這些因應作為時,非常注意的在維持國家安全跟保障民眾權力之間找到平衡,所以並沒有做一些很積極、很強勢、很擴張政府權力的作為。而恢復軍事審判以應對國軍滲透,只是我們在強化國安法制面向上比較緊急跟優先的作為。至於限縮軍公教申請中國籍身分證等,也是針對中國對台的滲透跟整個心理作戰上面做出回應,反映出政府對於這些威脅,其實是有具體的反制作為跟因應方式。隨著這些因應策略的落實,台灣整體防衛跟軍事防衛的能力都會在過程中得到強化。 陳文甲則從情報與反情報的角度觀察,認為賴政府此舉是由防守轉為主動反制。從中國開放到現在,長期以來關係都處於模糊階段,而面對近期中國主權擴張,陳文甲以日本在新安保法中將中國列為最大挑戰為例,指出台灣應及早認清中國的敵對本質。陳文甲強調,台灣當前面臨的是「統」與「諜」並用的滲透手段,中國想用有系統、有組織地瓦解台灣。他呼籲政府應更重視情報工作,因為唯有先知敵情,才能有效反制。陳老師也提到,情報工作不應僅限於情報部門,而是應該加強全民參與的保密防諜行動,築起堅實的防線。凝聚民心跟意識,才能真正提升台灣的國家安全。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王占璽副研究員接受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時,針對烏俄停火議題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斡旋溝通,試圖促成烏俄停火,甚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分別通話,而澤倫斯基形容他與川普的對話正面、坦率且非常充實。且澤倫斯基表示:「我們相信與美國和川普總統攜手,在美國的帶領下,持久的和平能在今年內實現。」但王占璽指出,即使在能源和基礎建設等領域達成初步的停火共識,實際的戰火卻未完全平息,停火之路仍充滿挑戰。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陳文甲副教授則認為,烏克蘭深知美國支援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藉由停火修補烏美同盟關係。此外,停火也能讓烏克蘭獲得喘息空間,重新部署軍事和後勤資源,並減輕人道危機。陳文甲並進一步剖析美中俄三方關係,認為如同在談判桌上談判,各方都在為自身利益角力。他提到,川普最初的目標是聯俄制中,而蒲亭也可能採取聯中制美,但至少停戰的曙光已經顯露,可以繼續觀察。 最後,節目中談到,川普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仍是美中關係,王占璽認為,美中雙方在會面的基礎上,卻始終難以達成共識,特別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擔心在與川普會面時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儘管如此,雙方都釋出推動會面的意願,未來如何發展,可以拭目以待。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邀請陳冠廷立法委員,分享他受到法國外交部「未來人物計畫」邀請,赴法參訪的經驗與收穫。 陳冠廷表示,法國的「未來人物計畫」旨在邀請全球各領域具潛力的人士,而亞洲區名額只有5位,能獲邀約實屬難得。此行的「未來人物計畫」邀請特定人士赴法了解其政經、文化、科技等各面向發展,希望藉此提升法國的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陳冠廷也分享,此次參訪行程豐富多元,包括拜會法國外交部、智庫、國會議員,以及航太相關機構與學院。透過與各界人士的交流,對歐洲與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面向有更深入的了解。 針對這一次的參訪,陳冠廷說,感受到由歐洲的角度來看世界的不同之處。過去台灣較著重與美國及亞太地區的互動,容易忽略歐洲,但現今世界局勢緊密相連,台灣應積極與歐洲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他特別提及,烏克蘭議題在歐洲的重要性,以及歐洲對烏克蘭局勢的理解與美國、台灣的差異。 節目中也談到,台灣在國際外交上處境艱難,更需要積極拓展國際交流,陳冠廷建議,台灣應參考法國模式,邀請各國菁英訪台,藉由短期或長期的交流合作,讓國際友人更了解台灣的政經現況與外交處境,進而為台灣發聲。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主持人張正霖在節目中提到,對於近期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中貿易議題在川普的「美國優先」之下,許多傳統框架都被打破,未來關稅貿易的主戰場可以想像就是美國跟中國,周邊地區其他國家,也都紛紛被川普一一點名,想在這些國家獲取利益。而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台積電的投資。近期,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計劃也引起了不少關注,這樣的投資是否會對台灣有影響? 陳冠廷立委表示,在全球布局以及分散風險的考量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某種程度也是反映出他跨國企業的策略,如果台積電蓬勃發展,對大家都是好事,所以台積電能夠擴展到美國,陳冠廷認為是樂觀其成的,至於大家關心的先進製程還是會根留台灣,保留台灣的核心競爭力。關稅部分,則期許美國能對盟友能夠更為親切。主持人張正霖認為目前看來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省略掉許多潛在的衝突,但川普之後還會有何種想法,可以繼續觀察。 除了美中貿易戰之外,俄烏戰爭的爆發也深刻影響了全球局勢,面對美國親近俄羅斯以及取消對烏克蘭的協助,歐洲今年3月5日的晚上,法國總統馬克宏發表演說,呼籲法國人「勇敢面對」一個「危險的世界」,還提到未來歐洲若是沒有美國支持之下,該怎麼做?陳冠廷解析,很欣慰地看到法國總統面對這樣的變局,並沒有逃避,法國身為美國的盟友講出這番話,代表歐洲跟世界的安全格局都開始有變化了。 至於台灣應該如何因應俄烏戰爭帶來的挑戰?陳冠廷覺得集體安全、區域安全的整合益發重要,台灣除了加強對美的關係以外,台灣還有許多第一島鏈的好朋友,從菲律賓到韓國,要讓美國知道鞏固台灣絕對符合美國的利益。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 、 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 SOUND ON 、 SPOTIFY 、 Apple Podcasts…
 
Loading …

ברוכים הבאים אל Player FM!

Player FM סורק את האינטרנט עבור פודקאסטים באיכות גבוהה בשבילכם כדי שתהנו מהם כרגע. זה יישום הפודקאסט הטוב ביותר והוא עובד על אנדרואיד, iPhone ואינטרנט. הירשמו לסנכרון מנויים במכשירים שונים.

 

icon Daily Deals
icon Daily Deals
icon Daily Deals

מדריך עזר מהיר

האזן לתוכנית הזו בזמן שאתה חוקר
הפעלה